“国庆中秋假期,安徽电网最大负荷出现在10月8日午间,达4878万千瓦,比去年国庆假期最大负荷增长27.9%。”10月9日,在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运行处副处长谢小艳说。
进入“十四五”以来,安徽省最大用电负荷逐年攀升,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高达10.3%。这既是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也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极端高温天气频发背景下,安徽电网如何平稳度过每一次用电尖峰时刻?
“我们从源、网、荷、储各方面采取措施,全力保障晚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平衡。”谢小艳介绍,在尽可能增加电源供应、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同时,电网企业可视电力供需紧张程度,采取需求响应、有序用电等负荷管理方式。
2024年迎峰度夏结束后,国网安徽电力开始探索更科学的负荷管理方式。该公司通过分析全省近年来夏季用电负荷发现,晚高峰最大用电负荷集中在19至22时。此时居民负荷占总负荷的近50%,且大部分是空调负荷。随后,安徽居民“节电响应”活动应运而生——通过“节约1度电、奖励3块钱”,引导居民在用电晚高峰主动节约用电。
为了让这一举措顺利落地,国网安徽电力在政策支持、流程搭建、活动宣传等多方面发力,将居民柔性负荷转化为调节资源。
6月上旬,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能源局等政府部门研究论证后,决定支持国网安徽电力组织开展居民“节电响应”活动,并发布2025年迎峰度夏居民“节电响应”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原则与相关要求。
让大规模用电客户参与进来,才能形成全社会节电合力。国网安徽电力线上联合120多家媒体,开展进小区、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场、进农村、进企业“六进”宣传,参与居民超800万人次。
合肥市民姚女士就是这次居民“节电响应”活动的参与者。“刚开始看到活动宣传,我还不太相信,节约1度电就能奖励3块钱。”姚女士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通过国网安徽电力微信小程序报了名。在8月21日20至22时用电高峰时段,她关掉了家里多个空调,只保留主卧空调,电灯也只开必要的。“隔天我就收到了奖励到账信息,一共45块钱。”姚女士说,以后这样的活动她还会积极参与。
安徽低压居民客户有3521万户,单次节电活动的组织规模可能达到传统负荷管理的近千倍。国网安徽电力构建“活动报名-响应执行-效果评估-奖励兑现”的闭环流程和“负荷管理系统+微信公众号+营销2.0”技术路径,统筹软硬件资源和开发人员力量,完成相关程序与系统功能开发,组织开展7轮系统功能验证测试,确保活动全流程正常运转。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安徽先后开展了三轮居民“节电响应”活动,共吸引超过543万户次居民报名参加,累计节电490万千瓦时,单日最大压降负荷100.11万千瓦,助力安徽电网平稳度过三次用电晚高峰,企业正常生产没有受到影响。
居民“节电响应”活动不仅为应对用电尖峰提供了有效方案,在助力消费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活动期间,很多家庭在节电时段外出,促进了夜市消费提振。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一家服装店负责人说:“开展‘节电响应’活动的那两天晚上,客人变多了,营业额也有所提高。”
由于晚高峰时段节约的电能主要来自火力发电,安徽省通过开展“节电响应”活动累计节约的电量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9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