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7761700572

风口来了!电力设备,进入超级大周期

   2025-11-04 网易 167 0
核心提示:电力装备,这个曾经的传统行业,正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顶梁柱”。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看一组数据。2025年1-8月份,我国变压器累计出口金额达到297.11亿元,同比51.42%,如果将时间线拉长一些, 自2021年,我国变


电力装备,这个曾经的传统行业,正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顶梁柱”。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2025年1-8月份,我国变压器累计出口金额达到297.11亿元,同比51.42%,如果将时间线拉长一些, 自2021年,我国变压器出口金额已连续4年高增长。


2025年前8个月, 电网工程投资总额达到3796亿元,同比增长14% 。国家电网今年6500亿元的年度投资计划,正通过 一 条条特高压线路,将西部隔壁的“风光”无限输送到东部繁华的都市。

2025年前三季度,储能、光伏逆变器龙头公司阳光电源的净利润118.81亿元, 同比增 长56.34%,证明了储能行业的高景气度。

这些数据,共同勾勒出一副“内外双循环”共振的壮阔图景,背后有三个驱动力在共同发力。

第1个, 政策定调方面,国家层面的“战略押注”。

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总局、国家能源局三部委印发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文件明确了, 电力装备不是临时刺激工具,而是兼具宏观稳定性与能源战略性的中期产业政策。

2024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完成投资18178亿元,同比增长13.9%,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特别是输变电、抽水蓄能、核电等细分领域对装备需求持续释放。

另外,每100亿元装备投资大约可带动近3倍上下游产出,对稳增长、 稳就业 形成放大效应。

这意味着未来几年, 从特高压直流到智能变压器,从光伏逆变器到储能设备,从风电整机到核电装备,整个产业链将获得持续的政策和资源倾斜。

国家正在为“双碳”目标构建坚实的新型电力系统,而电力装备,就是这套系统的“骨骼”与“经脉”。

这就是说,电力装备接下来几年在政策的支持下,不缺少新的增长机会!

第二个驱动力, 全球发达国家电网的“历史性换新”需求正在大大增加。

当我们还在惊叹于中国基建的速度时,发达经济体的电网系统已经悄然进入了“老龄化”。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2020年发布的报告, 美国变压器的平均使用寿命已经达到30-40年,远超25年的预期寿命。 受电网老化资产更换的推动,到2030年,美国对电力变压器的需求有望增长近50%。

欧盟计划投入5840亿欧元推进电网现代化,涵盖智能电网建设、跨海直流输电工程等项目,比如,北欧、英国风电资源需通过直流输电跨海传输至中欧、东欧等电力输入地区,预计2030年跨境输电容量将翻倍。


根据国际能源分析机构“联合市场”公司发布的预测,到2031年,全球变压器市场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

十年,翻番!

10年复合增长率达6.1%!

这对于拥有最完整供应链、最强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的中国企业而言,是个机会,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出海黄金期。

电力设备能够持续增长的最后一个驱动力是,也是 最 关键的一个驱动力,

是AI(人工智能) !

如果说国内西电东输政策,和海外设备生命周期是当下的发展引擎,那么AI与能源转型将是通向未来的加速器。

你可能无法想象,一个大型AI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堪比一座中小城市,堪比“电老虎”。

ChatGPT单次对话的耗电量是传统搜索的10倍以上,未来几年AI耗电可能占据全球电力的10%,能源将成为AI竞赛的关键筹码。

对此,山姆奥特曼早已行动,悄然布局核聚变公司,自2021年起向核聚变公司Helion Energy公司累计投资3.75亿美元,成为起最大股东及董事会主席,此外还投资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公司 Oklo ,该公司也吸引了超过4.6亿美元的融资。

比尔盖茨的核能公司 TerraPower 在今年6月份完成了6.5亿美元的融资,吸引了包括 英伟达风投部门 的投资。

所以,大家看到美国近几个月来,谷歌、微软、亚马逊等运营 大型云计算 基础设施的超大规模科技企业,都纷纷达成协议,未来将采购包括核聚变反应堆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先进核能技术产生的电力。

这背后都预示着核能将成为AI热潮的能源支柱。

全球核电的集体回归,更是印证了这一趋势。

法国取消核电占比限制,英国计划新建多座核电站,日本将核电占 比目标 从9%提升至20%,

中国今年一次性核准5个核电项目,10台机组,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合肥的BEST核聚变项目以及纪念馆启动总装,计划在2027年实现全球首次核聚变发电演示,2030年有望点亮第一盏聚变能电灯,这意味着“人造太阳”正从科幻走向现实。

关键是,核电并网的过程中,都绕不开这些电力设备 。

此外,随着 零碳目标 成为国际共识,新能源发电保持高速增长, 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经超过煤电。

目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已经是世界首位,然而光伏 和风电 是“看天吃饭”,而电网需要的是“稳定可靠”的持续电力。

储能系统通过“充电”和“放电”,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也就是中午 光伏大发 、用电需求不高时,将多余 的绿电储存 起来,避免浪费,在傍晚用电高峰、光伏失效时,将存储的电能释放出来,所以储能已经成为解决电力波动和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标配。

而储能又离不开逆变器设备。

中国企业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预计2025年,国内逆变器出货量将占全球50%的份额。

另外,大型风光基地多位于西部、北部偏远地区,而用电负荷中心在东部沿海,这产生了大规模、长距离输电的刚性需求,催生了特高压直流/交流的建设,拉动了特高压变压器、GIS(气体绝缘组合电器)、高压电缆等高端装备的需求。

总结一下,

当下国内政策的支持,海外设备更新周期来临,以及AI和能源革命带来的长期想象空间,都将推动电力设备的持续增长。

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发展机遇。

4000点之后,跟吗?有哪些必须关注的重磅事件?资本市场还有哪些机会?大盘如何走?行情接下来调整还是继续上攻?

公开场合不便多说,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群,免费听直播,免费领破竹产业研究院圈子。

分享最新行业研报、行业发展前景、资本市场分析情报、了解政策趋势和经济走势,找到确定性机会!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暂无
上一篇:

国内首家“一带一路”氢能产业合作示范区落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398789747@qq.com
0相关评论